一、羊肚菌菌种制作?
<正> 羊肚菌的菌种制作并不复杂,它和其它食用菌制作基本相似,现将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制作技术介绍如下:(一)母种制作培养基配方:1.黄豆芽500克(煮汁),白糖20克,琼脂20克,羊肝菌基脚土50克,水1000毫升;
二、羊肚菌菌种配方?
①黄豆芽500克(煮汁),白糖20克,琼脂20克,羊肚菌基脚~50克,水1升。
②黄豆芽500克(煮汁),白糖20克,琼脂20克,水1升。
③栎木屑500克(煮汁),白糖20克,琼脂20克,水1升。
④马铃薯200克(煮汁),白糖20克,琼脂20克,蛋白胨0.5克,牛肉膏0.5克,水1升。
⑤蛋白胨1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酵母膏1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1克,维生素B1,1克,水1升。pH值自然。
上述配方任选一组。将木屑或豆芽加水1升煮30分钟,过滤取汁,并将余下的水补足1升,加入其它原料,煮至溶化后,按母种制作常规方法,分装于18毫米×180毫米或20毫米×200毫米试管的1/5,塞上棉塞,使用高压灭菌锅彻底灭菌;在0.68千克压力下维持60分钟,自然冷却至指针回到原位才可打开,放成斜面备用。
三、羊肚菌菌种哪种最好?
梯棱羊肚菌菌种最好
梯棱羊肚菌是近年来我国菇民成功驯化的一个重要羊肚菌品种,因该品种的菌盖表面从上至下明显的脊和脊与脊之间的横隔,使其如梯子一般而得名。梯棱羊肚菌趋于退化,肉头很薄,颜色浅,价格比较低,也是为腐生类型,容易在人工条件下栽培获得子实体
四、羊肚菌用几种菌种?
羊肚菌按照其子实体颜色可以分成3个支系,即黑羊肚菌、黄羊肚菌和变红羊肚菌。
按照真菌分类学研究,羊肚菌属有30个种,其中包括EmileJacquetant教授在《Les Morilles》(1984)一书中记载的羊肚菌属的28个种(亚种或变型)、臧穆(1987)在喜马拉雅山发现的新种M. tibetica和变红羊肚菌种M. rufobrunnea。
根据报道资料统计,我国现有羊肚菌15种,其中有8个种比较常见,即小顶羊肚菌Morchellaangusticeps、尖顶羊肚菌M. conica、粗柄羊肚菌M. crassipes、小羊肚菌M. deliciosa、开裂羊肚菌M. distans、高羊肚菌M. elata、羊肚菌M. esculenta和硬羊肚菌M. rigida。
五、羊肚菌菌种如何采集?
菌种生产流程如下 :羊肚菌选择和采集→组织(孢子)分离→提纯培养→出菇试验→优良一级菌种→复壮培养、菌种扩繁→二级菌种→接种、培养栽培菌种。
1.菌种分离羊肚菌的分离方法与其他食用菌大体相同,采用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
(1)组织分离
选取成熟、具优良长势的羊肚菌子实体,在无菌环境中用接种针将组织块接入平皿培养基上,获得菌种。
① 培养基制作。配方为马铃薯 200g、葡萄糖 20g、琼脂 18 ~ 20g、磷酸二氢钾 3g、硫酸镁 1.5g、水 1000ml。将培养基装到 500ml 三角瓶中(每瓶装入 200ml),115℃灭菌 30min 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培养基倒入平皿中(每个平皿约 20ml),冷却备用。
② 选取头潮、新鲜、健壮、周围幼菇或原基多、朵形圆整、七八分熟的子实体。
③ 菇面用 75% 酒精棉球擦拭消毒。
④ 切取组织块(菌肉)。用手术刀切开种菇,在菌盖或菌柄内侧用无菌手术刀或尖嘴镊子取 5mm 见方组织块(菌肉)接于培养基上(如下图所示)。
取组织块
防治培养基上
⑤ 培养。温箱 18℃恒温培养,2 天后组织 块 萌 发, 待 菌 落 长 到 2cm,用接种针选取最优菌落的先端菌丝接入新培养基,进行尖端脱毒。将菌丝生长快、产菌核适中、产色素少且晚的分离物挑选出来,作为第一代母种保存备用。
组织块萌发
菌种长到2cm
(2)孢子分离
在无菌条件下,使孢子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萌发成菌丝体而获得纯培养的方法。多孢分离的菌株不能直接用于生产,要经过出菇试验。
采集孢子有多种方法,如整朵插种菇、三角瓶钩悬和试管琼脂培养基黏附法等,此处介绍整朵插种菇法。① 选取头潮、新鲜、健壮、八九分成熟的子实体。
② 采集孢子。将按照组织分离方法消毒子实体的整朵菇插入无菌孢子收集器里,在 18℃下培养 2 ~ 3 天后子囊孢子落下,形成孢子印 。
采集孢子
③ 孢子分离、培养。无菌条件下,将少量孢子移入盛无菌水的三角瓶内稀释成孢子悬浮液,其浓度以 1 滴水中含 5 ~ 10 个孢子为宜。用接种环取孢子悬浮液在斜面上划线,孢子萌发后菌丝体长在一起。取菌丝块转接新的平皿培养基上,18℃避光培养。选取菌丝生长快,菌核数量适中,产生色素少且晚的培养物用于栽培试验。
六、羊肚菌菌种国家标准?
根据对每个等级的规定和允许误差,羊肚菌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适期釆收的鲜羊肚菌干制而成,具有正常运输和装卸要求的干燥度,含水量≤12%,应符合 GB 7096的规定;
——菇形完整,呈羊肚菌特有的菇形;
——菌柄基部剪切平整;
——具有干羊肚菌特有的香味、无异味;
——破损菇≤2.0%,虫孔菇≤5.0%;
——无霉变菇、虫体、毛发、塑料、泥沙、金属等异物。
七、林下羊肚菌菌种收几年?
林下羊肚菌一般是以3 年或5 年内进行采收
八、羊肚菌菌种培养基?
一种羊肚菌菌种的培育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母种的制作及培养 ①制作母种培养基:将250g土豆,30g琼脂,25g葡萄糖和3g维生素B放入2000m1的水中加热,直至琼脂完全煮化即得母种培养基;
②培育母种:取所述母种培养基 200ml装入300ml的试管中,用棉花塞住管口,将所述试管放在125℃的高压灭菌锅内灭菌1. 5h冷却至室温后,将所述试管放入密封的无菌接种箱中,每个试管中接入1cmX 1cm的菌丝后,置于20℃培养箱中,直至生长成母种。
在步骤(1)中,土豆需要预先放入水中煮半小时,之后将其捞山,再与琼脂、葡萄糖、维生素B一起放入水中煮,直至琼脂煮化,将煮好的培养基放在试管里,等凝固之后,再用棉花寒住试管的管口。
进行母种的培育时,在将试管放入接种箱之前,还需要用75%的酒精擦拭试管,对试管的外壁进行洒精消毒。
在将试管放进无菌接种箱内时,还需要将用于接种的下其一同放进接种箱的,如:托盘、酒精灯、打火机、器皿、接种钩、镊子等一起放入接种箱内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接种箱内的消毒处理,可以将装有高锰酸钾和甲醛混合物的被子放入接种箱内,消毒时保证接种箱的密封。
(2)原种的制作及培养 ①制作原种培养基:以质量分数计,取小麦80 %、木销10%和麦麸10%,将所述小麦煮熟后捞出,与所述木销和麦数搅拌均匀,水分控制在60-80 % ,装入培养瓶中,瓶口用棉花塞住,将所述培养瓶放在火菌锅里火菌后,100℃下保温6小时,取出冷却后即得原种培养基;
②培育原种:将所述培养瓶和装有母种的试管放入接种箱中密封半小时后,再将试管中的毋种接入到所述原种培养基的培养瓶中,保持温度20℃即可。 (3)较培中的制作及培养 ①制作栽培种培养基:以质量分数计,取小麦75%煮熟后捞出,放入15%木销、5%麦麸和5%泥上搅拌均匀,含水量60% -80%.装入聚丙烯袋中封口,将所述聚丙烯袋放在灭菌锅里灭菌.常压100℃下保存4小时,取出冷却至室温: ②培育栽培种:将所述聚丙烯袋和原种培养基的培养瓶置于接种箱中密封半小时后,再将步骤(2)培养的原种接入到所述聚丙烯袋巾,在20℃环境下培养15-20天可获得栽培种。 在上述的步骤(1)之前,还需要采集新鲜的羊肚菌子实体,将子实体切成直径2-3mm的菌块,取经过高压灭菌的PDA培养纂,将所述菌块放在PDA培养基上,将所述PDA培养基置于20℃的培养箱中,,周后可获得菌丝。
九、羊肚菌菌种能储存几天?
其实这个是有长时间和短时间的,一般一天至三个月之间的。新鲜的肚菌可以存放一天至五天;干制的羊肚菌可以存放三个月。新鲜的羊肚菌,可以包好以后放在冰箱冷藏室保存。干制的羊肚菌,需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进行存放。羊肚菌别名羊肚蘑、羊肚菜等食材。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山西、陕西、河北、黑龙江等地。
十、羊肚菌菌种制作方法?
一、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使用黄豆芽500克,白糖20克,琼脂20克,羊肚菌基脚大约50克左右,再加上1升的水。将这些配料搅拌均匀进行加热,大约30分钟左右之后将它的汁过滤出来,如果不足一升的话,需要再加一些水,补足一升,这些东西都融化之后,分装在18毫米×180毫米的试管中,每个试管装大约1/5的量之后塞上棉塞在高压灭菌锅中进行灭菌,大约60分钟左右即可,之后将冷却后的试管拿出来,将试管倾斜放置十具面,成为一个斜面,这样方便接更多的菌。
二、菌种分离的方法
在羊肚菌生长的周边,可以看到有白色的菌丝,用镊子从土壤中挑选这种菌丝,放在无菌水中进行稀释澄清之后,可以用工具蘸取少量的溶液,将这个溶液滴在备好的培养基中,之后立即塞上棉塞。注意这个过程要快,避免其它细菌进入。然后将试管放置在12~18℃的温度下进行培养,在三天之后就可以发现萌发的菌丝,并且需要每天观察菌丝的情况,发现有污染的培养基,应该立即取出,防止感染其它的试管。羊肚菌的菌丝一开始是灰白色的,它的生长速度很快,之后会变成棕黄色,有时候会出现菌核,在试管中培养15天即可长满,之后等待出菇即可。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