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告抗辩是赠与要什么证据?
所要收集的证据:
1.
证明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明。
2.
关于赠与关系及赠与内容的证明。如赠与协议书、口头赠与合同的证明材料等。
3.
关于赠与合同履行情况的证明。如财产交付凭证。
4.
关于违约责任和损失赔偿的证据。
5.
证明赠与合同纠纷属于受诉法院管辖的证据。
6.
证明权利主张超过或未超过诉讼时效的证据,
二、事实赠与如何认定?
赠与和
如何认定是赠与
一、如何认定是赠与
赠与如果没有相关手续,法院会默认为借贷。
我国法律对赠与行为的认定较为严格,赠与人必须明确表示出赠与的意思表示,且受赠与人表示接受赠与,才能认定赠与行为的合法有效。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三条 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
(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二、赠与符合的条件
1、赠与人必须是房屋产权的拥有人,同时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赠与的房屋必须具有合法的权属证件,不存在产权纠纷;
3、赠与人和受增人均属自愿,有书面赠与协议(合同),并办理公证;
4、房屋赠与必须经房地产管理机关登记、审核,办理产权过户手续;
5、受增人必须依照有关规定缴纳税、费;
6、不得为逃避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如债务履行、支付劳动报酬等而设定赠与;也不得为规避法规管理,如缴纳税费等而设立赠与。总之,房屋赠与不得危害公共利益和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赠与不得附条件
赠与合同能附条件,赠与合同中所附义务是应该是非法定义务,因为法定义务是法律规定必须履行义务,赠与人约定与否,受赠方都必须履行,所附义务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第三人权益和违反公序良俗、道德约束,如果所附义务违反了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第三人权益和违反公序良俗、道德约束,所导致赠与合同无效。而且所附义务是在合同形成时就可以履行的义务,而不是合同生效后形成的义务。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