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同债权人能否单独提起诉讼?
同笔债务是有共同债务人,在同时有多个共同债务人的时候,其中一个债务人并没有还钱或是做出了些损害债权人的事情,债权人知道了后认为对方一直不还钱是伤害到了自己的权益,想要起诉该债务人。债权人可以起诉全部债务人,也可以选择部分债务人甚至一个债务人进行诉讼。
按照法律规定,共同债务人对共同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即每一个债务人都要对债务承担全部清偿责任。因此,债权人可以选择部分债务人进行起诉。部分债务人承担共同债务清偿后,有权要求其他负有连带清偿义务的人偿付
二、公民个人能否提起公益诉讼?
你好! 2013年在最新的民事诉讼法当中有对公益诉讼进行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五条 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目前公民是不能单独提起公益诉讼的,只有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公民个人能否提起刑事诉讼?
个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但是要符合以下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1、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
2、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
3、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本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羁押的,适用本法第二百零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未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六个月以内宣判。
第二百零七条规定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
参考资料: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四、17岁能否提起行政诉讼?
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按照有关规定,行政诉讼的原告必须是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以只要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都可以提起诉讼,没有年龄限制。所以,17岁能提起行政诉讼的,并且能够直接参与庭审诉讼。
五、诉讼中借款合同证明什么?
证明借贷关系,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借款利率等。
六、诈骗判决后还能否提起民事诉讼?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没有上述目的和方法的都不能构成诈骗,只能去法院起诉要求其还钱,法院判决后依然不还钱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联系不上也没关系,有他的身份信息、地址和联系方式就行了,具体的可以去法院立案庭咨询,还不懂的可以去律所请个律师帮你打官司。注意民事案件诉讼时效为三年,也是三年内你没有向对方索要债务也没有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话,法院就不会再受理你的案件了,那你的债权就难以得到保障了。
七、专利被宣告无效之前能否提起诉讼?
不可以。
专利权无效三个月可以起诉,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宣告专利权无效或者维持专利权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十五条自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可以请求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宣告该专利权无效。
八、村民申请宅基地未果,能否提起诉讼?
不可以诉讼。宅基地的分配是当地政府和村委会的事,属于行政手段。只有政府作出不予分配的决定后,申请人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九、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己过借款仍在还款,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一、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的计算
1、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借款期限和借款期限届满返还借款的期限,如果借款人在返还期限届满仍未履行的,自返还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2、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借款期限但未约定返还借款的期限,如果借款人在借款期限届满仍未履行的,自借款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3、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借款期限或者约定借款期限不明确,也未约定返还借款的期限,如果贷款人为借款人确定了返还借款期限(不得低于法律规定的必要准备时间),而借款人在贷款人确定的返还期限届满仍未履行的,自贷款人确定的返还借款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4、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借款期限或者约定借款期限不明确,也未约定返还借款的期限,贷款人亦未确定返还借款期限,而且借款人也未明确拒绝的,如果借款人在法律规定的准备时间届满仍未履行的,自法律规定的准备时间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5、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借款期限或者约定借款期限不明确,也未约定返还借款的期限,而且贷款人在催款时未确定返还借款期限,如果借款人在贷款人催款时明确拒绝履行的,自借款人明确拒绝行为发生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二、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
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借款合同是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最长不得超过20年,都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
十、解除合同能否适用小额诉讼?
1、必须是简单的民事案件。小额诉讼程序仅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六十八条之规定,“事实清楚“,是指当事人双方对争议的事实陈述基本一致,并能提供可靠的证据,无须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即可判明事实、分清是非;“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是指谁是责任的承担者,谁是权利的享有者,关系明确;“争议不大“是指当事人对案件的是非、责任以及诉讼标的争执无原则分歧。
2、案件标的额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借鉴各国的立法经验,我国也以案件标的额作为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条件。立法机关考虑到我国目前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均衡,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仍存有差异,故而此次修改民事诉讼法并未采用全国“一刀切“的方式,而是以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作为参考。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1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标准为41799元,按30%计算,全国大多数省区市为12000多元。由此看来,此标准之确定较为科学合理。
3、小额诉讼适用于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服务合同等,涉及人身关系、财产权属关系、知识产权纠纷以及当事人提起反诉的,不适用小额诉讼。
小额诉讼标的诉讼案件的认定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进行,国家的相关法律上对小额诉讼标的额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对小额诉讼标的额的处理上可以依据法律规定的情况进行合法的处理,具体情况还应当结合诉讼案件的性质和类型来进行认定。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