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买卖合同有真正的法律效力吗?

200 2024-06-10 03:16

一、农产品买卖合同有真正的法律效力吗?

农产品买卖合同是一方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另一方,另一方支付价款的合同。转移所有权的一方为出卖人或卖方,支付价款而取得所有权的一方为买受人或者买方。买卖是商品交换最普遍的形式,也是典型的有偿合同。

根据合同法第174条、第175条的规定,法律对其他有偿合同的事项未作规定时,参照买卖合同的规定;互易等移转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也参照买卖合同的规定,所以说有真正的法律效力的。

二、农产品电商的品控包括?

一件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过采摘(挖掘)、预冷、抽湿、分拣、质检、储存、包装、营销、干线、配送、售后等各环节,我们所谈到的电子商务仅仅是最上面一层,扒掉这层外衣杰哥认为2018年农产品电商发展一个重要的主题和趋势那就是:协同品控。

2017是农产品电商的分水点,繁华之后,我们看到了谁在裸奔,围绕品牌与营销开始回归到商品的品质本身,如何有效的完成农产品交付成为核心竞争力,而在这之中,任何一个单一的主体都不可能完全全流程的交付控制,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品控理念—协同品控,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头品控

主要以农户与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农户通过采摘、大小、外观完成农产品的初级标准化,有效完成与代办或者经纪人的交付。

有个长沙做社群电商朋友有一年去新疆收购大枣,经过一番考察和谈判,最终和一家大户签了收购协议并支付了订金,临到收购前几天,市场上的枣价突然涨了两毛,结果大户死活不卖,不涨价别想把货拉走,和他们谈合同或什么契约精神等于对牛弹琴,但你也没辙。

优质农产品多在穷乡僻壤之处,田间地头的组织化程度低,彼此的理念和沟通不在同一个频道上,纵使你是高大上的土豪,在面临两毛钱的问题时同样没辙。

虽然这样的农户不具有普遍性,但对农民来说最具吸引力的还是实实在在的价格,一个“两毛”让你闹心,两个“两毛”让你抓狂,三个“两毛”可能会让你破产。

所以地头品控,需要完成源头的交付标准建立与交付关系的确保。

第二,代办品控

主要以代办,经纪人为主体,完成农产品商品化,包括源头控制、储运与包装控制。

储运交付为例,干线物流和末端配送是生鲜农产品流通中绕不开的重要环节,当下各家知名的生鲜B2C企业,多数是全套自己干(自建冷库和自购冷藏车),自己干是源于没有满足自身配送要求且保证服务质量的第三方,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旦规模扩张开展跨区域经营,势必会再来一个全套,成本居高资产过重,貌似不符合电商轻资产的运营逻辑,但除此之外好像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堂堂大中华人口14亿,现今仅有7万余量冷藏车,平均2万人有一辆,而日本是15万辆左右,美国是25万辆左右,他们平均800-1200人就拥有一辆冷藏车,可以认为每个社区便有一辆专属冷藏车,这也决定了他们国家的冷藏运输率高达80-90%,而我们国家恰恰相反。

“要接近发达国家的冷链运输水平,我们至少需要60万辆冷藏车。”中国冷链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先生如是判断。

以上现状决定了我国当下的冷链基础配套还很薄弱,在你准备涉足农产品电商时,请先调查本地是否具备冷藏、冷链运输的条件,再核算下相关运营和配送成本,等搞明白了这些再搞也不迟。

所以,代办品控完成了商品化及终端的储运方案的制定。

第三,运营品控

主要以电商平台为主体,完成农产品电商化标准,包括流程与体验、售后。

通过流程控效率:

靖州杨梅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最佳的配送模式是冷链干线到消费城市,再通过同城物流配送到消费者,物流成本以每车1200箱计算,平均可以节省3元每箱成本,储运时效还可以缩短三分之一。按照常规物流最远是东到长株潭,南到桂林,西到重庆,北到武汉,但是通过干线+同城模式,最远可以到深圳、广州。

通过体验控交付:

农产品最终的体验在于终端消费者可以感知的体验,品牌、营销完成了购买体验,如何让消费者在吃的时候最佳口感与感觉,这时候有很多的细则,比如现在随处可见的剥橙器、开柚器,还有一些非常温馨、特别的提示文案,以杨梅为例,就会有开箱放置常温15分钟,这时候杨梅的温度与舌头相近,能够感觉到最佳杨梅味,而这些细则都将成为电商运营品控的重要组成。

通过售后标准控服务:

农产品不出问题不可能,但是有售后标准就确保交付,最好消费者的管理,以杨梅为例,通过5%坏果率可以确定赔付标准。

通过以上三个品控,最终形成了以顾客为中心的协同品控,打破了以往以产品为中心的单点品控。协同品控来源与马克思对于流通的一个理论“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空间与实践上的位移,这个位移是一个追加生产的过程”,农产品在这个位移的过程中,它是活的,一直在呼吸,所以他的品质无时不刻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一个协同的品控系统。

所以,品控不仅仅是一个方法,更是一个农业产业升级的系统。

协同品控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与价值?

第一,资源协同

让农户上网去卖货,这是一个天大的坑,也是一个笑话,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农户就应该完成如何更好的种植,提高源头的产品品质以及初级标准化,而代办则是通过清洗、冷藏、包装等环节,完成商品化....每个参与的主题都进行专业化分工合作,包括物流、包装等进行资源整合,高度协同,提高了效率。

第二、主体赋能

有很多农产品电商跑到产地,拍一组高大上的照片,编一个情怀满满的故事,有的还会来一个所谓“互联网思维”的品牌名字,然后通过网络喧嚣一下,订单来了,但是一旦产品交付消费者后,发现“所云非所云”。还有的电商平台跑到产地,把一帮农民伯伯叫过来培训,如何拍照上传产品,但是发货的时候该进冷库的都没进,直接裸奔混装,让消费者哭笑不得。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情况下,你会发现一个做电商的80后跑到产地与一帮农民、代办、本土电商形成竞争关系,大家相互不协作,相互挖坑。

我曾经操盘过的10余个农产品项目,通过协同品控模式不仅仅解决的各个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与专业性,同时让大家都专注自己擅长的事情,掌握的却是基于电商化下的技能,以农民为例,虽然他还是在做源头的事情,但是他是按照电商的标准采摘、分级...于是乎,他也掌握了电商化的技能,其他环节也是如此。

在靖州一个做杨梅的专业户吴大叔,他后来把销售全部交付给当地代办经纪人与电商企业,自己专注于做好源头的品质控制,不仅仅将以前的竞争对手成为了合作伙伴,由于品质有保障,自己的收入也增加了3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